珠寶業的【硬觀念】

「硬度」是指物質表面抵抗磨損、刮傷與損壞的能力。珠寶業常用「莫氏硬度」來衡量寶石的堅硬程度,該標準依據十種礦物的刻劃能力分級:1至2級屬於軟質寶石,3至5為中等硬度,6以上則被視為堅硬。


天然寶石受晶體結構的縝密程度、化學成分與內含物的多寡影響硬度。寶石越是堅硬,才適合被切割打磨為細小的刻面式寶石。鑽石,是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天然物質中最堅硬,其硬度遠超其它寶石,享有「金剛石」的封號,成為琢磨萬物的利器。這種獨特性,甚至影響了宗教與哲學意象,例如古印度佛教《金剛經》,引用來象徵無堅不摧的智慧。

硬度,絕對是商業寶石的核心價值之一。高硬度寶石得天獨厚的附加價值,成為珠寶世界中的最佳投資對象。因為自然界的風吹沙或沙塵中,所含的矽砂平均硬度約為7。在東方的珠寶價值觀中,普遍認定7以上為優質寶石,主要與東南亞地區的「翡翠」有關,翡翠硬玉約為6.5至7之間。歐美市場則比較偏愛莫氏硬度8以上的寶石,成為國際珠寶拍賣的市場上的高端收藏與主流投資對象。導致老一輩的珠寶業者,曾將硬度低於7以下的寶石統稱為「半寶」,這一詞彙帶有貶義色彩,如今已不宜再用。

除此之外,寶石鑲嵌加工過程中,經常需要使用「鋸絲、銼刀、砂紙」等器具修飾貴金屬鑲爪,這些器材若與硬度較低的寶石接觸,可能會造成刮傷。再者,主要的【拋光工藝】有「物理機械拋光、化學藥品拋光」兩種,不當進行拋光同樣可能損傷寶石表面。硬度觀念,也成為珠寶工藝的重要考量因素,妥妥的硬道理。

文:台灣珠寶藝術學院盧春雄20250506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